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手机教程

如何正确运用IF函数:详细的使用指南和示例

来源:网络更新:2024-06-22 08:29:45

新闻速读:IF函数的12种用法,包括单条件判断、预算是否超出、计算加班补贴、只显示一种结果、文本条件判断、多条件判断计算业绩提成、文本转数值条件判断、多条件多层嵌套、同时满足多个条件判断、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判断、与AND和OR搭配判断以及条件判断求和。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公式示例,本文清晰地解释了每种用法的作用和实现方式,帮助读者掌握IF函数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运用。这些用法涵盖了日常办公、财务管理、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内容丰富、实例具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IF函数作为Excel中的一种逻辑函数,它的使用涉及到多个参数的设置,以及逻辑判断的运用。虽然IF函数的概念可能初看起来有些复杂,但通过逐步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掌握其精髓,并能在各种数据处理场景中灵活应用。本文旨在通过详细的步骤解析和实例演示,帮助读者深入理解IF函数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我们将从IF函数的基本语法开始,逐步介绍如何设置条件判断,并处理不同情况下的逻辑运算。还将探讨如何将IF函数与其他Excel功能相结合,以解决更加复杂的计算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大家能对IF函数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if函数的使用方法

一、IF函数第1种用法:单条件判断

目的:根据学生成绩进行评价,语文成绩大于等于60分,评价为及格,否则为不及格

公式:=IF(D3>=60,"及格","不及格")

说明:IF函数第1参数D3>=60表示的是假设【语文】成绩是否大于等于60;第2参数"及格"表示的是语文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情况下返回的结果为及格;第3参数"不及格"表示的是语文成绩小于60分的情况下返回的结果为不及格。

二、IF函数第2种用法:判断预算是否超出

目的:判断预算是否超出,当实际发生额大于预算额,则为超出,否则为未超出

公式:=IF(D3>C3,"超出","未超出")

说明:IF函数第1参数D3>C3表示的是假设【实际发生额】是否大于【预算额】;第2参数"超出"表示的是【实际发生额】大于【预算额】返回的结果为超出;第3参数"未超出"表示的是【实际发生额】小于等于【预算额】返回的结果为未超出。

三、IF函数第3种用法:计算加班补贴

目的:常规工作时长为8小时,当超过8小时按1小时20元补贴

公式:=IF(C3>8,(C3-8)*20,0)

说明:IF函数第1参数C3>8表示的是假设【工作时长】是否大于8小时;第2参数(C3-8)*20表示的是【工作时长】大于8小时,返回的结果为TRUE,也就是为加班,然后通过超过常规工作的时长乘以20;第3参数0表示的是小于等于8小时,返回的结果为FALSE,也就是未加班,得到加班补贴为0。

四、IF函数第4种用法:只显示一种结果

目的:当员工季度考核分数在70分以下安排再次培训

公式:=IF(C3<70,"培训","")

说明:IF函数第1参数C3<70表示的是假设【考核分数】是否小于70;第2参数"培训"表示的是【考核分数】小于70,返回的结果培训;第3参数””表示的是【考核分数】大于等于70,返回的结果为“空白”的效果(输入英文的双引号)。

五、IF函数第5种用法:文本条件判断

目的:当职位为销售经理,差旅住宿费补贴800元,其他职位补贴500元

公式:=IF(C3="销售经理",800,500)

说明:IF函数第1参数C3="销售经理"表示的是假设【职位】为“销售经理”(对于文本内容作为判断条件时用比较运算符等于号判断,表示的是相同);第2参数800表示的是假设【职位】为“销售经理”,返回的结果800;第3参数500表示的是【职位】不是“销售经理”,返回的结果为800。

六、IF函数第6种用法:多条件判断计算业绩提成

目的:计算业绩提成,销售额在15000以上,提成15%;销售额在10000以上,提成10%;销售额在5000以上,提成5%

公式:=IF(C3>15000,C3*15%,IF(C3>10000,C3*10%,C3*5%))

说明:多条件判断需要用多个IF函数,首先第一个IF函数第1参数C3>15000表示的是假设【销售额】在15000以上,则返回C3*15%的业绩提成;第一个IF函数第1参数C3>10000表示的是假设【销售额】在10000以上,则返回C3*10%的业绩提成,最后根据两个区间的业绩情况比较剩下的业绩提成是10%,也就是C3*5%。

七、IF函数第7种用法:文本转数值条件判断

目的:根据学生成绩进行评价,语文成绩大于等于60分,评价为及格,否则为不及格

公式:=IF(N(D3)>=60,"及格","不及格")

说明:IF函数第1参数N(D3)>=60是因为当前考试成绩中有“缺考”,如果直接通过IF函数按照常规条件判断,则会对于缺考的同学,也会给出“及格”的评价,所以此处嵌套N函数:转化为数值后的值,这样就对于“缺考”成绩也会按照数值形式进行判断;第2参数”及格”表示的是假设【语文】成绩大于等于60,返回的结果为“及格”;第3参数“不及格”表示的是【语文】成绩小于60,返回的结果为“不及格”。

八、IF函数第8种用法:多条件多层嵌套

目的:话费补贴标准,部门为销售部的话费补贴且级别为A级补贴100元,B级200元,C级300元; 部门为企划部的话费补贴且级别为A级补贴1000元,B级与 C级均为150元。

公式:=IF(C3="销售部",IF(D3="A级",100,IF(D3="B级",200,300)),IF(C3="企划部",IF(D3="A级",100,IF(D3="B级",150,150))))

说明:多条件判断需要用多个IF函数,首先第一个IF函数判断【部门】是否是“销售部”也就是C3="销售部",当时销售部通过嵌套一个IF来判断级别,当级别为“A级”补贴为100也就是D3="A级",100;当级别为“B级”补贴为200,级别为“C级”补贴300也就是D3="A级",200;接下来在通过IF判断【部门】是否是“企划部”也就是C3="企划部";当级别为“A级”补贴为100,级别为“B级”和“C级”补贴150也就是D3="B级",150,150。

九、IF函数第9种用法:同时满足多个条件判断

目的:判断学生考试是否通过,通过标准为: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同时大于等于60分即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

公式:=IF(AND(D3>=60,E3>=60),"通过","不通过")

说明:对于同时满足指定的多个条件判断,可嵌套AND函数:表示多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返回“真”结果,若有其中一个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全部都返回“假”结果,也就是AND(D3>=60,E3>=60),根据嵌套AND函数条件判断,满足时返回的结果为“通过”,不满足时返回的结果为“不通过”,也就是最终公式=IF(AND(D3>=60,E3>=60),"通过","不通过")。

十、IF函数第10种用法: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判断

目的:员工评优评选,销量大于80或销售额大于35000即为优秀评价标准

公式:=IF(OR(D3>80,E3>35000),"优秀","")

说明:对于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判断,可嵌套OR函数:表示多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的情况下才能返回“真”结果,若有所有条件都不满足则返回“假”结果,也就是OR(D3>80,E3>35000),根据嵌套OR函数条件判断,满足其中一个条件时返回的结果为“优秀”,都不满足时返回的结果为“空白”的效果,也就是最终公式IF(OR(D3>80,E3>35000),"优秀","")。

十一、IF函数第11种用法:与AND和OR搭配判断

目的:判断员工是否退休,男性员工且年龄达到60岁,则退休;女性员工且年龄达到55岁,则退休

公式:=IF(OR(AND(C3="男",D3>=60),AND(C3="女",D3>=55)),"退休","")

说明:函数参数AND(C3="男",D3>=60)表示判断【性别】是否是“男”且【年龄】是否达到“60岁”;函数参数AND(C3="女",D3>=55表示判断【性别】是否是“女”且【年龄】是否达到“55岁”;函数参数OR(AND(C3="男",D3>=60),AND(C3="女",D3>=55))表示判断是否是男性员工且年龄达到60岁,或者是否是女性员工且年龄达到55岁。最后通过IF函数判断得到结果为“退休”或留“空白”的效果。

十二、IF函数第12种用法:条件判断求和

目的:计算销售二部销售额总和

公式:=SUM(IF(C3:C8="二部",D3:D8,""))

if函数的使用方法已经分享在上面,大家可以多参考小编提供的攻略哦。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侵删联系sunshine19231@qq.com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24 netdown.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2007979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