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读:缂丝,一种被誉为“千年不坏的艺术织品”的古老丝织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河北定州,已有2500多年。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御用织物之一,缂丝因工艺精湛、耗时巨大而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称。这种技艺不仅能制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美织物,还于2013年成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彰显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缂丝,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手工艺,它以细腻柔软的蚕丝为基底,通过巧匠的双手,运用独特的织造技艺,打造出了一件件历久弥新的艺术珍品。这种织品不仅外观精美绝伦,更因其卓越的耐久性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不坏的艺术织品”。缂丝的制作过程繁琐而精细,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和耐心,从选丝到织造,每一寸织物都承载着时间的痕迹与文化的底蕴。本文将深入介绍这一令人赞叹的传统艺术形式,带您领略缂丝的独特魅力。
答:缂丝
缂(刻)丝是一种古老的丝织技艺,也是我国最早用于艺术欣赏的丝织物,因其耗费工时巨大,存世精品尤为稀少,自古就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缂丝经得起摸、擦、揉、搓、洗,被誉为“千年不坏的艺术织品”。
缂丝的工艺历史悠久,起源于河北定州,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宫廷御用织物之一,古有“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2013年,缂丝被列入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定州缂丝织造技艺又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