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它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一年四季气候和物候变化的指南。今天,让我们聚焦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一起探索夏至的独特魅力和深层含义。对夏至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跟随我们的脚步,一探究竟。
6月21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此时节,嫩荷初绽,万物繁茂,伴随着似火骄阳,在蛙鸣蝉吟中,盛夏正式拉开序幕。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0~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此外,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夏季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的6月20日至22日,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长。夏至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时节,人们会通过食用清凉食品和饮料来避暑,同时也有拜神祭祖的习俗。如果你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或者想要了解夏至背后的科学原理,那么这篇本文一定会给你带来丰富的知识。点击阅读,开启你的夏至之旅!